叶开沅先生生平介绍

  • 摘要: 我国著名力学家、中国力学学会原常务理事、甘肃省力学学会原理事长、甘肃省政协原常委、甘肃省科协原常委、兰州大学力学专业和学科的创始人、兰州大学力学系首任主任、名誉主任叶开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0月20日15时3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2岁.叶开沅先生1926年5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 1938\sim1943年,在浙江省立衢州中学学习. 1944年,到北京灯市口育英中学学习. 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旋即转入燕京大学数学系学习. 1946年,进入唐山工程学院学习,1947年转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1949年,借读于浙江大学电机系,不久,重返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 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师从于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从事研究生学习. 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为北京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仍师从钱伟长先生. 1945\sim1953年,叶开沅先生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广泛接触不同的学术流派,涉猎各门学科,并得到钱伟长先生的悉心指导,受到良好的学术训练,这对他的成长和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研究生毕业后,叶开沅先生被选留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讲师,参与了北京大学力学专业的组建工作,是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其间他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并与王仁院士等一道筹建了北京大学固体力学教研室. 他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其薄板大挠度理论研究成果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59年,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叶开沅先生随江隆基校长到兰州大学任教,并开始在兰州大学筹建力学专业. 短短几年,兰州大学力学专业从无到有,很快走上正轨. 但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对他的冲击接踵而至,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978年平反昭雪后,他毅然回到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 不公正待遇并未使他灰心,生活中的不幸也未使他屈服,重新工作使他燃起了在力学领域从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激情.1980年,他与钱伟长院士合作创办了专业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并担任副主编. 1981年,以他为学科带头人,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同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82年,他发起成立甘肃省力学学会,随后担任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83年,他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1986年,凝结了他大量心血的兰州大学力学系独立建系,他受命担任系主任,1991年后任名誉主任.叶开沅先生潜心力学研究,在大挠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固体力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就是求解薄板结构非线性变形的著名冯\cdot卡门大挠度方程. 1953年,他的第一篇论文《边缘载荷下环形薄板的大挠度问题》在《中国科学》上发表. 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矩形板的大挠度问题》在第9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上报告. 他与钱伟长先生合著出版了国内首部《弹性力学》专著,与钱伟长先生等合著的《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还被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来兰州大学后,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与科研成果基础上,他与其学生等一道创造了加快收敛的修正迭代法和减少手工推导的解析电算法等求解大挠度方程的方法. 以后,又与其学生给出了圆(环)薄板轴对称大挠度问题解的解析表达及其求解方法的收敛性证明,为板、壳大挠度问题的解析求解方法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壳体的稳定性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得到了有关壳体变形特征与失稳的一些新结果,为板、壳大挠度理论在弹性元件及仪表工业上的应用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1985年,他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上以《柔韧构件研究在中国的进展》为题作大会报告,全面介绍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中国学者于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从1965年开始,叶开沅先生还致力于非均匀弹塑性力学的研究,提出了用阶梯折算法处理非均匀弹性构件的结构优化计算方法. 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于1987年和1992年两度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十分注重本科生教育,并担任了国家教委理科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材料力学》教学讲稿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力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正式出版.叶开沅先生在兰州大学力学专业及其学科的创立与建设期间,长期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我国力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9年,他调到兰州大学时,学校既没有基本的力学实验设备,也缺少有关图书资料,师资力量更为薄弱.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他带领年轻教师,边搞教学边收集资料、研制实验设备,同时还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付出了极大的劳动和心血. 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兰州大学的力学专业已有了相当的设备和图书资料,教师队伍已比较成熟,为以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批中青年学者在他的指导下得以快速成长. 仅1986年到1990年5年间,经他指导的博士毕业生中,有1人获得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奖,1人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联合授予的``做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3人获甘肃省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为此,他本人也获得甘肃省授予的优秀博士生导师奖励. 目前,他培养的学生中已有多人成长为我国力学界的学术带头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洪堡学者等.叶开沅先生不仅是一位力学科学家,而且在戏剧史研究方面也很有建树. 他自小喜爱戏剧,在北京求学期间,又接触了各种剧种,对戏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祖籍浙江衢州,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剧种------婺剧,其起源和发展鲜为人知. 为了不使这一传统剧种失传,也为了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他利用业余时间对婺剧史进行研究. 经过10余个寒暑,数易其稿,于1981年他与张世尧合著的《婺剧高腔考》一书被日本东京龙溪书舍出版. 1984年,他与已故戏曲史大师赵景深先生共同创办了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学术刊物《戏曲论丛》,并先后担任副主编、主编. 由于他在戏曲史研究方面的成就,1986年,被推选为中国戏曲协会常务理事.为振兴中华戏曲艺术,他两次出资举办京剧演唱会,并在国内外多次作有关戏曲史的学术报告. 以后,中国戏剧出版社还出版了《叶开沅戏曲论文集》. 在自然科学家中,对戏曲艺术如此执着,并对戏曲研究有如此高的成就,这是极为少见的. 叶开沅先生学识渊博,在教育、科学事业和各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就,还被推选为甘肃省科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常委.叶开沅先生一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他从小立志高远,刻苦钻研. 他把全部心血和智慧都用在力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培养了一大批拔尖人才,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 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创办了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曾担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力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的编委,在力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叶开沅先生一生襟怀坦荡,热爱祖国. 他在``文化大革命''中长期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但他热爱祖国,始终没有对国家的前途失去信心. 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投入到力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力学研究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我国力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叶开沅生生一生为人真诚,正直不阿. 他无论是早年在北京大学,还是后来在兰州大学工作期间,都真诚、热情地团结同事们一道工作,敢于直言. 他不忘记每一位培养过自己的长者,尤其与自己的老师钱伟长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自己的崇高品德和良好科学素养影响和教育后来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师长.叶开沅先生的不幸逝世,是我国力学界的一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我们深切怀念叶开沅先生,就要学习他坚持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并不断创新、发展他开创的科学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