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越, 胡晓琳, 张婷. 基于双驱动智能悬臂梁的自校正PID振动控制研究1)[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2): 170-176. |
[2] |
王逸维, 王杰, 沈杰, 陈梦羽, 余晓平. 基于MATLAB的悬臂梁大变形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6): 750-753. |
[3] |
喻晓今. 一端外伸梁对称弯曲弹性位移的置换法确定[J]. , 2014, 36(4): 478-482. |
[4] |
刘春节, 吴小峰, 干为民. 基于悬臂梁理论的星载滑环接触力测量方法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4, 36(3): 330-332. |
[5] |
邹君, 姚卫星. 基于变分方法的工字型悬臂梁尺寸优化[J]. , 2014, 36(3): 294-297,307. |
[6] |
赵则昂, 邓宗白, 宋安平. 悬臂梁大挠度变形的近似估计法[J]. , 2014, 36(3): 341-344,366. |
[7] |
邓扬晨. 累积线性法在细长柔性悬臂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 力学与实践, 2013, 35(1): 36-40,30. |
[8] |
陈学前, 肖世富, 刘信恩, 王玉军. 根部柔性梁的不确定性建模与确认[J]. 力学与实践, 2012, 34(1): 52-56. |
[9] |
刘杰民 苑学众. 求解杆件弯曲位移的虚悬臂梁法[J]. 力学与实践, 2010, 32(6): 78-79. |
[10] |
陈丽华1 徐元铭 高小青. 线弹性广义界面层模型的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0, 32(2): 47-50. |
[11] |
王哲 丁桦. 固有频率法评估损伤的阈值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09, 31(2): 50-54. |
[12] |
王鑫伟 唐玉花. 关于``平面弹性悬臂梁剪切挠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08, 30(4): 97-99. |
[13] |
王建华 胡大琳 张满平. 双悬臂梁结构的应用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05, 27(6): 0-0. |
[14] |
王敏中. 关于``平面弹性悬臂梁剪切挠度问题''[J]. 力学与实践, 2004, 26(6): 0-0. |
[15] |
李永平 马力 肖琦. 用悬臂梁法求解所有梁的变形[J]. 力学与实践, 2004, 26(4):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