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兆明, 余文, 麻世垄, 郭梦圆. 冻结黏土单轴抗压试验及损伤本构模型分析1)[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2): 196-201. |
[2] |
张慧梅, 刘小宁, 彭川, 杨更社, 叶万军, 申艳军, 刘慧. 考虑残余强度影响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1): 51-55. |
[3] |
梁振彬, 董聪, 张华昕. 基于修正模态应变能指标的板结构损伤定位[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6): 585-590. |
[4] |
张孝同, 任克亮, 王燕昌, 海蓉, 纪华, 王娟, 张晓斌. 含裂纹结构可靠度的多尺度求解[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3): 255-259. |
[5] |
牛力军, 张文芳. 砖砌体双参数单轴受压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1): 35-39. |
[6] |
刘强, 王妙芳, 严通梅.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1): 40-44. |
[7] |
司马玉洲, 马中军. 基于卡车加载和差分曲率的简支梁桥预警新指标[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1): 51-55. |
[8] |
孙增寿, 王冉. 基于残余力向量的桁架梁损伤识别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5): 526-530. |
[9] |
卢俊龙. 实心砖石古塔动力特性与结构损伤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5): 560-566. |
[10] |
陈为公, 贺可强. 基于动力与位移耦合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3): 275-282. |
[11] |
肖文康, 张纯禹. 基于剪切修正GTN模型的金属弹性退化机理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2): 153-157. |
[12] |
嵇应凤, 姚卫星, 夏天翔.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适用性评估[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6): 674-682. |
[13] |
马宏伟, 聂振华. 桥梁安全监测最新研究进展与思考[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2): 161-170,181. |
[14] |
王启智, 张财贵, 周妍杨, 井瑞. 用能量图形面积法计算非线性弹性材料任意加载方式的能量释放率[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2): 245-248,244. |
[15] |
马中军, 钟珞, 张铟. 基于初始抗弯刚度识别的梁结构损伤定位[J]. , 2014, 36(4): 437-441,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