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艳华, 李征, 常建梅. 木材I/Ⅱ复合型断裂破坏研究进展[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1): 7-17. |
[2] |
余寿文. 断裂力学的历史发展与思考[J]. , 2015, 37(3): 390-394. |
[3] |
刘官厅. 弹性与断裂力学复变方法研究进展------纪念弹性与断裂力学复变函数法提出100周年[J]. 力学与实践, 2010, 32(3): 10-15. |
[4] |
彭福明 岳清瑞 杨勇新 张晓欣. FRP加固金属裂纹板的断裂力学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06, 28(3): 0-0. |
[5] |
陈爱军 徐诚 查子初. 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可靠性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04, 26(4): 0-0. |
[6] |
张永弘 何富军 黄兆芝 陈伦元. 环向非对称分布多裂缝应力强度因子[J]. 力学与实践, 1998, 20(2): 28-30. |
[7] |
王启智. 拉伸偏心裂纹板应力强度因子的简便表达式[J]. 力学与实践, 1997, 19(4): 31-32. |
[8] |
李吉芳 罗至善. 含对称型裂纹平板弯曲理论的实验研究[J]. 力学与实践, 1996, 18(2): 40-41. |
[9] |
王启智1. 两种简便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J]. 力学与实践, 1995, 17(6): 35-36. |
[10] |
段自力 匡健 李艳萍 熊裕才 高景. 曲轴的三维光弹断裂分析[J]. 力学与实践, 1995, 17(6): 37-39. |
[11] |
王启智. 圆柱体中同心内埋圆片裂纹表面加载的应力强度因子[J]. 力学与实践, 1995, 17(2): 23-25. |
[12] |
王启智. 用分片合成法计算3点弯曲圆梁裂纹试样的柔度[J]. 力学与实践, 1992, 14(6): 31-33. |
[13] |
杨卫 黄克智 余寿文. 材料强韧化的宏细观断裂力学理论[J]. 力学与实践, 1991, 13(6): 1-9. |
[14] |
冯英先 曹阳. 聚碳酸脂板快速扩展裂纹的弹塑性研究[J]. 力学与实践, 1991, 13(5): 20-22. |
[15] |
王自强. 界面断裂力学简介与展望[J]. 力学与实践, 1991, 13(4):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