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靖宇, 赵增辉, 孙伟. 运用欧拉动力学方程解决力学竞赛两道理论力学试题1)[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4): 526-532. |
[2] |
宋向荣, 李想, 杜立成, 赵哲. 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自停滚轮"项目设计方案[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1): 124-127. |
[3] |
刘俊丽, 李俊峰.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发展历程[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3): 357-365. |
[4] |
彭凡, 刘文洋, 方棋洪, 任毅如. 偏心圆轮沿斜面纯滚动至连续弹跳的动力学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1): 72-75. |
[5] |
任毅如, 方棋洪, 肖万伸, 彭凡, 周加喜, 杨刚, 刘文洋, 刘腾喜, 胡绚. 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命题和竞赛总结[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5): 599-608. |
[6] |
肖万伸, 彭凡, 任毅如, 方棋洪, 周加喜, 杨刚, 刘腾喜. 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命题总结[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4): 477-478. |
[7] |
叶志明, 黄兴. 从竞赛看基础力学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相关分析与思考[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2): 202-206. |
[8] |
李道奎, 肖万伸, 任毅如, 李家文. 一道力学竞赛题的多种解法及其相关问题讨论[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5): 544-548. |
[9] |
张劲夫. 活动铰支座倾斜放置的简支梁弯曲变形[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3): 303-303,302. |
[10] |
王振东. 关于力学竞赛的琐忆[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3): 311-314. |
[11] |
秦世伦.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命题工作的体会[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6): 695-697. |
[12] |
张涵寓, 杨丰源, 王仕青, 张乾龙, 谭栋国.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冠军队的设计方案[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3): 347-349. |
[13] |
马粮, 孙宗涛, 周晓军. 第九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山东科技大学代表队的解题思路与参赛体会[J]. 力学与实践, 2014, 36(5): 682-684,659. |
[14] |
李道奎, 黄海兵. 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试题特点分析与建议[J]. 力学与实践, 2014, 36(1): 122-124. |
[15] |
秦世伦 李晋川, 黄学进, 魏泳涛. 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命题工作小结[J]. 力学与实践, 2013, 35(5): 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