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玉川, 蒲淳清. 用Westergaard应力函数求解I-II复合型平面裂纹问题的研讨[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4): 504-507. |
[2] |
赵越, 陈红迁, 鞠丽梅. 流固耦合条件下压电层合柱的共振断裂分析1)[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2): 137-144. |
[3] |
刘勤, 蔡力勋, 陈辉, 尹涛. 基于漏斗薄片试样的材料低周疲劳性能研究1)[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1): 14-22. |
[4] |
王硕, 张铮. 基于能量释放率的界面断裂实验分析方法[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1): 18-23. |
[5] |
周博, 薛世峰.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应力强度因子的位移外推法[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4): 371-378. |
[6] |
赵艳华, 李征, 常建梅. 木材I/Ⅱ复合型断裂破坏研究进展[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1): 7-17. |
[7] |
吕婧, 杨邦成, 冉春, 颜峰, 胡雪芳. 聚氯乙烯复合断裂性能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3): 269-274. |
[8] |
鲍金秋, 骆英. 一种基于应变梯度监测Ⅰ型裂纹的方法[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6): 704-707. |
[9] |
田大将, 李江华, 林伟, 金丹. 缺口件疲劳特性研究方法[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5): 580-584,579. |
[10] |
丁兆东, 李杰. 混凝土疲劳分析方法综述[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1): 40-48. |
[11] |
赵鹏, 秦太验, 张琳楠. 压电材料动态裂纹问题的奇异积分方程法[J]. , 2014, 36(4): 433-436. |
[12] |
黄争鸣. 由组份材料性能计算复合材料强度的理论与实践[J]. 力学与实践, 2013, 35(5): 9-16. |
[13] |
孙辽, 姚卫星. 铝合金蚀坑损伤参量评述[J]. 力学与实践, 2013, 35(4): 10-19. |
[14] |
樊俊铃, 郭杏林, 吴承伟. 疲劳特性的红外热像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力学与实践, 2012, 34(6): 7-17. |
[15] |
王俊强, 帅健, 马彬. 基于CTOD/CTOA管道钢断裂韧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 力学与实践, 2012, 34(5): 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