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宏杨, 邢沁妍. 基于结构力学求解器的框架“强柱弱梁”机制探讨1)[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5): 569-573. |
[2] |
刘彤, 袁勇. 地铁车站增量动力分析的极限状态判定方法1)[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2): 148-154. |
[3] |
刘宇飞, 樊健生. 基于白噪声模型的结构振动响应估计及控制优化[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1): 30-38. |
[4] |
梁振彬, 董聪, 张华昕. 基于修正模态应变能指标的板结构损伤定位[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6): 585-590. |
[5] |
刘宇飞 樊健生. 基于白噪声模型的结构响应估计及控制优化[J]. 力学与实践, 0, 0(0): 0-0. |
[6] |
黄小林, 吴伟, 王熙. 黏弹性地基上功能梯度材料板的振动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4): 343-348. |
[7] |
张学元, 吕春, 张道明, 王丽. 结构力学教学中结构设计的情境创设[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4): 392-395. |
[8] |
刘强, 王妙芳, 严通梅.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1): 40-44. |
[9] |
闫长斌, 徐晓, 侯世杰. 露天爆破震动诱发地下洞室顶板失稳的非线性机理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1): 45-50. |
[10] |
韩明岚, 高倩, 王燕, 陈建林. 钢框架抗震耗能节点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6): 645-650. |
[11] |
卢俊龙. 实心砖石古塔动力特性与结构损伤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5): 560-566. |
[12] |
韩明岚, 陈建林, 高倩. 结合刚体基本运动分析三刚片体系几何构造[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4): 456-459. |
[13] |
谢金哲, 杜新喜. 竖向动载荷作用下平面框架结构水平动力响应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2): 139-143. |
[14] |
申中原, 禹海涛, 袁勇. 沉管隧道横向动力响应分析的多体动力学方法[J]. 力学与实践, 2016, 38(1): 63-71. |
[15] |
陈再现, 王焕定. 实验结构力学教学改革初探[J]. 力学与实践, 2015, 37(5): 647-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