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红影, 李欣, 王雪琦. 轴向变速运动局部浸液单向板的组合共振1)[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5): 558-564. |
[2] |
杨秋伟, 张金鑫, 李翠红. 结构模型缩聚的改进IRS方法1)[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5): 588-593. |
[3] |
李琳, 石峰, 项松, 赵为平, 王艳冰. 基于无网格方法的碳纳米管自由振动分析1)[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4): 430-434. |
[4] |
杨越, 胡晓琳, 张婷. 基于双驱动智能悬臂梁的自校正PID振动控制研究1)[J]. 力学与实践, 2020, 42(2): 170-176. |
[5] |
牛牧青,陈立群. 含立方刚度和滞回的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1)[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5): 520-525. |
[6] |
叶梓佑, 刘龙飞, 吴荣平, 吴孟臻, 许向红. CED400型高速受电弓精细动力学 模型影响因素研究 1)[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3): 265-269. |
[7] |
卢可, 宦荣华, 朱位秋, 姜文东. 基于压电叠堆惯性作动器的随机振动控制研究 1)[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3): 278-282. |
[8] |
张九铸. 细直杆无滑动脱离水平面的必要条件[J]. 力学与实践, 2019, 41(3): 349-351. |
[9] |
陈立群. 德国振动力学教材浅析[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5): 549-553. |
[10] |
钱晨飞, 沈火明, 张波, 刘娟, 张英蓉. 纳米板振动特性的两类尺度效应研究1)[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4): 380-386. |
[11] |
王檑, 潘忠文, 陈照波. 磁流变整星隔振平台频域加权LQR控制研究1)[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2): 173-179. |
[12] |
齐辉, 梁峰. 基于非线性模态和一种数值迭代法的陀螺连续体参数振动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1): 39-44. |
[13] |
苏振超, 薛艳霞. 一道考虑摩擦的动力学习题的求解与分析[J]. 力学与实践, 2018, 40(1): 86-89. |
[14] |
张步云, 汪若尘, 孙晓东, 曾发林. 基于周期延拓的步进式正弦扫频阻抗控制方法[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6): 573-578. |
[15] |
王檑, 潘忠文, 王旭, 祁峰, 陈照波. 整星隔振用磁流变阻尼器神经网络模型[J]. 力学与实践, 2017, 39(6): 579-584,590. |